「慾望」是所有邪惡的來源,而戰爭是慾望的手段,在你爭我奪的世界裡,唯有勝利的那方才代表真理嗎?

  導演「克林伊斯威特」採用不同國家的視野來拍了【硫磺島的英雄們】、【來自硫磺島的信】這兩部電影,並非著重在這場戰役對錯,而是以不同國家、民族特性來陳述雙方在這場戰役中文化衝突的差異。

  而故事就從在硫磺島沙裡被挖掘出來數以百計的信件開始,回溯到61年前,美國和日本在二次大戰於硫磺島對戰,而從那些信件呈現出當時士兵與指揮將軍作戰的真實情感紀錄。在戰爭這張猙獰的面孔背後,回歸到一個極為平凡,安穩的生活罷了,而這樣簡單的慾望,早已被血腥覆蓋,生命變得相當脆弱,死亡就在壯烈犧牲的假想謊言下消逝,誰能逃脫?倚賴神的眷顧嗎?在戰爭的世界裡,是否連神都遺棄了他們呢?

  【來自硫磺島的信】是採以日本國的角度看待這場戰爭。述說日本人的武士道犧牲精神,讓這場原本就已艱辛的戰役更為艱難,領導這群日本軍是曾赴美留學的粟林忠道將軍(渡邊謙飾),雖然他對這場戰爭沒有懷著希望,但仍需找出機會。這場戰役讓他對戰略的洞察力更加敏銳,如何在龐大的美國鑑隊情勢中取得優勢。但一切非他所料,日本人特有的切腹自殺文化,讓無法堅守崗位的士兵們集結死去,也因為這樣,也改變了原本被預料是個快速血戰的挫敗情勢。

  劇中描寫一位平凡的麵包師傅-西鄉,在戰爭中不斷苟活著,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回到家鄉看他剛出生的女兒。這樣的態度與日本精神相背,更稱托出「尊嚴」在日本文化中所佔的地位是如此崇高,然而這樣堅守「尊嚴」的勇氣是否正確?然而一切沒有對錯,這樣的文化就是本片探討的核心問題。

  戰爭在歷史上不斷上演,「和平」二字如同虛構,然而這些在位者是否想過,人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爭奪的歷程若是需要這麼多的性命換來,那麼這樣的勝利又是真正的勝利嗎?

  慾望讓人忘記了最純真的原點,爭奪的世界裡其實到處充滿了戰爭,回到2007年的台灣,政治的紛亂,人民的鼓譟,這又何嘗不是另外一種戰爭的模式呢?每個人都是為了自己的慾望操控著人民,想想最無辜的人又是誰呢?若多年後,我們回顧這段時光,用不同的視野來看待事件,是否能發現我們所存在的文化裡的盲點?人就是如此,永遠是用自己的眼睛在看別人,有沒有試過用別人的眼睛來看待自己呢?我想位居高位的人是一定都比我們都懂得這個道理,只是慾望遮住他們的雙眼,掀起了這一場戰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