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許多部落客從花蓮金針山拍的照片,美麗的風景不斷誘惑著我。想一探究竟的是──金針花山是真的這麼美,還是他們的相機比較好而已。
從照片看到的六十石山的金針花照片,一直以為六十石山是片凹凸起伏的山丘,司機卻告訴我們,從山下開車上去總長12公里,海拔高度是九百六十公尺。真沒想到六十石山是座這麼高的山,而它的美,讓我們從山下就不斷驚呼直達山頂,我不知道台灣還能有這麼美的地方,美的令人讚嘆,美的令人忘記憂愁。
我說:我們這些台北俗真沒見過世面。朋友說:很容易滿足不就是一件很棒的事嗎?
確實,幸福的感覺很短暫,卻也很美妙。看著這一片黃橙橙的花田,煩惱真的可以隨風飄散。
金針花在國外有「窮人的蘭花」的美稱,也就是說平凡人都能擁有她的美麗,不像蘭花名貴高不可攀。而更早於康乃馨,中國人就有屬於自己的母親之花,也就是-「金針花」,金針花的別名有很多,如:黃花菜、忘憂草、宜男草、療愁、鹿箭等,萱草便是其一。
古代的房子都有固定的方位,婦女多居住在「北堂」,所以一般又稱她們為「堂客」,稱母親為「高堂」,尊稱別人的母親為「令堂」。古時候的男子,爲了出征打戰經常要離開家庭在外奔波,不能即時回家照顧母親,就想到金針花又名忘憂草,就在母親居住的地方種上幾株,讓母親忘卻煩惱,象徵孩子給予母親的一種安慰,所以又稱母親為「萱堂」。
我對「六十石山」這個地名頗為好奇,上網一查得知這個地名有兩種說法,其一:六十石山是火山石塊集散在山區,到處都有灰黑石塊,所以又以「六十石」來稱呼。其二就是比較官方說法,在五十年前八七水災之後那年,許多雲林縣人遷移到此發展,剛開始他們在此地種植稻米,在地人問:「收成有多少?」答:「六十石」而得。而「石」其音又念成「但」,一石大約是100斤,所以六十石也就是6000斤的米,其實也就是來到此地閩南人好面子,跟山下的人誇耀這塊地可重出六十石的米。若是你細心一點,應該就會發現這裡的門牌都會標上「雲閩」,意指八七水災後來此地雲林閩南人。
這群因八七水災而來到此地的人,正逢今年的八八水災,不知道他們此時的心境又是怎樣?今年的夏天很不平穩,剛剛發生沒多久的八八水災重創了南台灣,南橫的美麗山景一夕之間山雲變色,更讓我感受到世間真的沒有永恆,一切都需「即時」,無論事或物,永遠不知道他何時會就此消失。那些以為會一直存在的,還是會消失。
九月的金針花季,將邁入最後的花開時節。我們站在山頂上,陽光灑在金針花上的華麗色調,彷彿在展現她最美的衣裳。眺望著那蜿蜒小路,正通往無人知曉的國度,那裡是什麼樣的面貌?或許正是陶淵明尋找已久的桃花源,或是許多人夢想退休後的生活,那裡,是台灣的後山,一個曾被遺忘的邊陲之地,如今悄悄的開花結果。
幸福感,是怎麼發生的呢?我想是來自於「滿足」吧,如同朋友所言:容易滿足就容易感受到幸福。此時,夕陽斜斜的穿過黃色花瓣,光線在停在我的腳下,我拿起相機,而又放下,慢慢的深呼一口氣,我想用身體記憶這片美景,將感動植入腦海,將幸福放在心中,一直保鮮。
【DATA】
名 稱|六十石山
地 址|花蓮縣富里鄉竹田村
電 話|03-883-2111
交 通|
自行開車:
◎台九線308.5公里處向東沿產業道路前行約7公里路程即可達園區。
大眾交通:
◎撘乘火車或客運至富里後,再轉搭出租客車或計程車前往。
營業時間|花期7~9月
【延伸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