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月十七日這一天我被強迫註冊,要上死亡學校,上生命中最珍貴的一堂課。執教鞭的,是我的母親……

  「那就十月十七日吧。」

  就這樣,一句話,這麼簡單,不到十個字,這麼簡單,妳向我們宣布妳的死期。

  我們面對妳不可改變的死亡決定,漸漸脫離憤怒與反抗,在倒數計時開始後,跟著妳一起回憶過往,嘗試細細了解這個值得深思學習的課題。

   縱然我們必須提前經歷死亡,但藉由這場預約好的生前告別,我們更加珍惜每一天、更加感謝生命。   這是最後的一個禮物,一份永不止息的愛……

  就是這樣的一段話,深深的感動了我,忍不住的就翻起這一本書。一個女兒面對活生生的死亡課程,這是一件多麼折磨人的事情啊!即使我明白死亡是時刻都在逼近的,但內心總潛藏著恐懼與抗拒的。「死亡」離我們很遙遠嗎?或許是,或許不是,但活生生的面對母親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很難,但面對愛,這是一個兩難的難題。

  作者如此真實記錄著這三個月來的心路歷程,記敘性的文體,沒有多華麗的辭藻,反而能更顯現作者真實的情感。每一天都像是一場折磨,當旭日東昇,夕陽西下,恨不得感嘆時間的流逝,我們無力去拉回或停止這美好的時刻,因為時間從來不會等待。

  如果有一天被自己的母親告知死期,不是因為生病、不是因為老化,而是用一種非常不自然的方式結束生命,又會怎麼面對這一切呢?

  「死亡」對於即將死去的人是一個課題,但對於一個活著的人,卻是比正在面對死亡更困難的事情吧。以一個女兒的姿態,又該用什麼表情來面對即將到的死亡呢?

  如果有一天我活到九十二歲,沒有大病,只有衰老,我是不是也會做著同樣的事情呢?不為什麼,只因累了,在我還能有力氣自己決定死亡的時候,為自己也為別人留下最美麗的面貌,這又何嘗不可呢?用最美麗的姿態死去,也代表能為自己一生負責不是嗎?

  說來輕鬆,但面對這成群的兒女,這樣的想法是否更為自私呢?

  身為女兒的她會接受母親的自殺宣言嗎?真有人可以準備好聽自己母親親口說出選擇的死期嗎? 

 當然不會接受。當然不會準備好。

  沒有一個兒女希望有這樣的一天。

  作者說,這是一個為期三個月的課程。我們一般面對的死亡總是在意外中,措手不及的發生,但作者卻有三個月來調適、來面對,從剛開始的抗拒,到最後的尊重與接受,當她明瞭母親因為尊重生命,才做出這樣的選擇時,她必須拋開傷心,因為他愛母親,愛她所做的選擇。

  活著面對死亡,這是一個多麼不同的體驗,當死亡就面前的時候,要付出的勇氣,我想絕對不是我透過書籍就能感受的到。

  當最後,母女二人,一個想緊緊擁抱,一個想離去;一個想親近,一個想疏離;一個在倒數計時,一個在高興的微笑。

  倒數的死亡,我們每天也都在經歷,只是,不願意去面對它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