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五月三十一日起,將於歷史博物館展出「驚艷米勒-田園之美畫展」,全部作品將由奧塞美術館提供,展出40餘件油畫,22件照相技術萌芽初期的老照片。其中以米勒的16件鉅作,最為珍貴。《拾穗》和《晚禱》二件作品,名聞全球,是繪畫課本必選的教材。這二件畫作,題材溫馨,線條細緻,色彩豐富,感動每個人的心靈。
說起米勒,大家一定對他的《拾穗》一畫不陌生吧!在蔚藍的天空下,農田泛著金黃色的光芒,風徐徐吹過三名彎著腰拾著稻穗婦人的臉頰,用心地撿拾那遺落的稻穗,細心的一株株撿起,彷彿能感受她們正為家人付出的那份努力,太陽曬的讓汗水落下,大地如此寂靜,靜得彷彿能聽見 - 心靈之歌。
米勒出生於法國農家,十多歲就每天跟了父親和姊妹們一同到田裡去做工,下午回家,跟祖母唸書。他很喜歡畫畫,常常將炭條藏在口袋裡,種田休息的時候,就拿出炭條來,在石頭上描寫農夫做工的樣子和牛馬的形狀。吃過午飯,家裡的人大家午睡的時候,他獨自拿了一冊小的簿子,到野外去描風景。沒有人教他描畫,具有天份的他,卻一天比一天進步。
父親發現米勒的才華,並將他送到城裡與當地最有名的畫家習畫。米勒在此不久便畫的比老師更好,於是又將他送到巴黎求學。離別前米勒與祖母臨別,祖母特別囑咐他說:「佛朗索亞!你要做畫家,先要做一個善良的人。你要為永遠而描畫!切勿忘記這句話!要我看見你做惡人,我寧可看見你死。」這句話影響米勒很深,他往後畫作當中,幾乎都能看見祖母的叮嚀,秉持一顆美好的心來看世界,畫出世界最美好的東西。
後來,法國革命,巴黎地區大亂,米勒無法專心作畫,只好回家。此時他以生活困頓,幾乎無法養活妻兒,為了生活就幫裸女作畫,以求溫飽。但他卻始終不肯幫王公貴族作畫,因為在他心底,那是毫無價值的,他寧可描繪冬夜分送麵包,但這種深刻議題的畫卻沒有人買。有一天,米勒經過一家印刷行,看著玻璃窗中掛著印刷的樣品,恰巧是他所描繪的一幅裸體畫。這時兩個路人經過,也正在看這幅畫。
「這是誰描的畫?」其中一個人問。
「這是除了裸體女子以外,不描別的東西的米勒的畫呢!」另一個人答。
這兩個人只曉得米勒的名字,卻不認得米勒的人,沒想到在他們身邊的就是米勒。
他心中非常不快活。又記起已死的祖母的教訓來:「為永遠而描畫!」
「永遠」就是千年萬古。「為永遠而描畫」,就是說,描的畫要使世界上千年萬古的人看了都感動,不可描幾年之間的人所喜歡的畫。現在米勒所描的裸體女子不是千年萬古的人所感動的,不過是幾年之間的人所喜歡的!他不是為永遠而描畫!不過是為金錢而描畫!所以他已經不照著祖母的教訓了!想到這裡,他心中非常難過。回到家裡,把身體躺在床上,他的眼中流出眼淚來了。
生活雖苦,但為了理想,在妻子的支持下放手一搏。油畫用的顏料和布,價錢太貴,米勒少畫油畫,而多畫木炭畫。木炭條自己可用柳枝燒成,而且不要畫布,只要畫在紙上,紙比布價錢便宜得多。
有一次,他畫好一幅最好的畫。畫中所描的是:一片秋天的田野中,三個貧苦的人彎著腰,用心地在地上拾那農夫們遺落的稻穗。這三個人衣服都很破舊,大概是沒有錢買米,所以來拾遺落的稻穗,拿去煮粥吃的。他們家裡一定還有別的人,老年的父母,或幼小的孩子,都在等他們拾穗去煮粥吃!這是多麼可以感動人的一種樣子!這真是永遠可以感動人的畫!這張畫,就是「拾穗」。
不畫裸體畫之後,生活更為困頓,後來有一個人看他可憐,就出幾個法郎買了這「拾穗」去。米勒實在不捨得賣「拾穗」,但要還米店的錢,不得不賣,只好讓他拿了這幅畫去。
那時的人還不知道這幅畫的價值,在米勒死了三十年之後,世界上的人才知道米勒是一個大畫家,喜歡畫的人。
很多朋友會問我怎麼欣賞一幅畫,畫的好壞怎麼判定?其實,我們都不是評判家,不需要拿那些構圖、造型、色彩理論來分析。還記得星光大道的評審每次講解歌手的優缺,都會說到「情感」這一項。沒錯,要唱出好聽的曲子除了技巧純熟之外,最重要的還是投入歌曲當中的情感,能最讓人感動的就在於此。一幅好的畫也是如此。能讓人感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畫家的議題、用色與自己情感的表現,這些都是。畫是一幅靜止的畫面,但只要用心端看,就能感受到畫者想傳達的感情,那份感情,也就是讓畫能用雋永的原因。
所以每次看畫之前,我會把畫家的生平與畫的故事略看一遍,之後,到了現場再細細品嚐。我總用自己的角度再觀看一次,這次就能獲得屬於自己的感覺,而不是書本裡所說的故事。其實畫就像一首曲子,每個曲子在每人腦中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但相同的,都能感動聽者的心。
再來我們要說的是米勒在藝術史上所被歸類的畫派,稱為「巴比松畫派」。
對藝術史陌生的朋友,一定不是很懂「巴比松畫派」有何特色,在此我就為大家簡單的解說一下。
在「巴比松畫派」之前,法國較流行的是「浪漫主義畫派」,他發生在十九世紀初,其畫作內容偏向藝術家自己的想像和創造,創作題材取自現實生活,中世紀傳說和文學名著。法國當時拿破崙正進行著軍國主義的侵略,因此畫家們用筆畫出了痛恨戰爭的殘酷畫面,浪漫派風格從此建立了起來。浪漫派是重視情感,把色彩看是繪畫的生命,同時放蕩不羈的畫法與古典主義的調和與理智是完全不同的。
「巴比松畫派」是指主要畫家都住在巴黎南郊約50公里,楓丹白露森林(Fontainebleau Forest)附近的巴比松村,1840年後這些畫家的作品被合稱為「巴比松畫派」。
這些畫家包括:西奧多˙盧梭、柯洛、讓-弗朗索瓦˙米勒和查理-法蘭斯瓦·杜比尼。後期包括居勒·杜普雷、康斯坦·特羅雍、查理-愛彌兒·查克、那西斯-維吉勒·迪亞茲等重要成員。
當時,過去法國藝術界對風景畫的評價都很低,認為畫風景畫的畫家是比較不引人注目,也不值得注意的。巴比松畫派不像浪漫主義那樣對風景作感情誇張的描繪,也不遵照古典主義學院派的傳統,把風景視為歷史題材的背景,而是以寫實主義的手法,為風景而畫風景。但巴比松畫派的作品使世人被鄉村中的優雅感動,同時也因當時巴黎和歐洲都飽受戰亂,人心趨向於隱居,所以巴比松畫派成功的為風景畫打下很好的基礎,也替後來1860年開展的印象派奠定了相當好的道路。
《展覽訊息》 參考網站:維基百科-巴比松畫派
這次展覽正在五月底,希望大家能夠到歷史博物館觀看此展覽,順道也可到植物園繞繞,想必那時的荷花開的正艷。享受一趟充滿藝術風情的旅程吧!
地點:歷史博物館
時間:97/5/31~97/9/5
票價:全票$250 / 學生$200(目前購買預售票還可或贈精美紀念筆記本乙本)
官網:米勒特展官網
浪漫主義畫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