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裡有很多事,我希望能收回;我人生裡的許多時刻,我希望能夠重新安排。」

  我們都無法抵擋時間的洪流,也無法重新拾回失去的生命片刻。但在我們的生命中,都曾有一段時間、一件事件讓你重回到那段時光,想著:「如果能重來一次!」。

  這是米奇.艾爾邦的第三本書。他的第一本書《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啟發了我對生命與死亡有新的看法,隨後對他的作品就特別感到興趣。或許是因為前兩本太過精采,這本就顯得比較像小品文,簡單卻溫馨。

  故事是敘述一位講述主角家庭事業失意,打算自殺之際,不知怎麼 到了另一個時空,在那裡他遇見了他已故的母親。母親重新帶領他體會什麼是愛,什麼是被愛,以及什麼是家人。最後他解開多年的心結,也終於對他母說上了一聲:「對不起」。主角在另一個時空裡多出的那 一天,把靈魂最缺憾的那部分上補上了。

  《再給我一天》是一個平凡卻又不可能實現的願望,劇情雖然並沒有相當出色,但是描寫子女與母父親之間的故事,就像在看自己的故事一樣,很令人感動。主角列出兩張清單「我沒有站出來支持母親的時候」以及「母親站出來支持我的時候」,才發現他沒有支持母親的時候,勝過他支持母親的時候,讓我開始思索我與母親之間的關係,我是否也曾站在母親的立場思考事情呢?父母總是愛子女的,但身為子女的又知道父母他們又忍受了多少東西,做子女的總是用無情的態度對待他們;但假如你知道他們是處在什麼樣的情況裡,或許就不會這對待他們。

  每一件事物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只是我們曾經試著了解他們嗎?還是把他們的愛視為理所當然的一種態度呢?

  以前母親總是告訴我:「以後你當了人家的媽媽你就會明白。」  雖然我還不是一位母親的角色,或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不再那麼自我,開始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想事情,很多時候反而會覺得這一切已經沒什麼好吵,父母就這麼一個,不要等到失去才來後悔。雖然平凡的日子一天一天過,而也是會吵架或是不高興,但想想,這也不是人生的一種經歷與回憶嗎? 

 故事的最後母親告訴主角要學會「原諒」,主角卻問:「原諒她?還是原諒爸?」,母親回答「你自己」。

  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塊無法觸碰的地方,或許在試著逃避面對它,但它就像影子一樣,緊緊的追隨著你。佛家說:「懂得放下」,就是要懂得原諒別人,同時也要原諒自己,人非聖人,犯了錯,就重新來過吧!

  再給我一天,你會做些什麼?和誰一起度過這最後一天?

  換個思考模式,如果你知道你跟身邊現在這個人相處就是最後一天,那麼你會怎麼做?還會鬧變扭、吵架嗎?好像一切就已經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