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因為《24個比利》我打開心理學之門,因為《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我理解智慧之道。

  大概六年前接觸到丹尼爾˙凱斯所撰寫的多重人格小說《24個比利》,他以記者的身分紀錄下這一個真實故事,分裂而成的24個人格有各自的國籍、年齡、性格,不斷在比利的身上出現、消失。當時,被這樣的一個真實故事震撼住了,進而閱讀許多心理學的書籍,也更了解所謂的「精神分裂症」是什麼樣的疾病。

  這本《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雖也提及精神分裂症,故事並不完全著重在病情的分析,而是以一種溫馨的方式呈現。故事中的主角查理是一位32歲卻擁有幼兒般智商的智障兒童,渡過了單純的32個年頭,雖稱不上順利,基本上心裡是快樂的。他在麵包店做一些簡單的工作,平時晚上則去成人智障班上課。在一次的因緣際會之下,一位教授告訴查理他有辦法讓他變聰明,一直想努力變聰明的查理很快就首肯。在此之前,他必須透過一連串的測試,並與實驗鼠阿爾吉儂進行比賽。當然,阿爾吉儂不是一隻普通的老鼠,經過教授的開刀實驗,阿爾吉儂已擁有過人的智商,甚至比當時的查理還要高。

  查理在得知阿爾吉儂是經由開刀變聰明之後,他躍躍欲試。手術之後,原本智商只有60的他,在短短的幾個月裡高速的成長,成為一位智商180的天才。一方面智慧的成長過程中讓他開拓了視野,另一方面潛意識裡的兒時記憶卻一步步的將他心靈吞噬。雖然已有充足的智慧理解現今社會,心靈上的成長速度卻遠跟不上智慧的增長。他人格上開始產生矛盾,那個智障的查理躲在窗戶一角窺視他的生活,兒時的回憶也從夢中開始侵入他的生活。

  智慧的增長開始不像他所想的那般美好,如他所言"智慧確實是人類最大的天賦。但是,人們往往追求智慧時,忘了愛的需求。"一心只想甩掉過去的查理開始會憤怒的情緒,甚至態度傲慢,心理甚至對於過去的自己感到可恥以及憐憫,對於曾經取笑過自己的人更無法原諒。變聰明的他並未隨著智慧的增長獲得更多人的認同,

  是笨一點好還是聰明點好?多數人一定不假思索選擇"聰明"吧。起出在看這本書時,我也多麼想能有神奇妙藥能讓我變得更聰明,跟著故事情節走,才覺醒無論聰明、美貌都是一種迷思,但我們都不知不覺的落入這樣的形式,其實就是為了獲得社會標準的認同。不論是整形手術或是變聰明的手術,一種人為的方式與上帝抗爭,又會導致什麼樣的社會問題呢?

  一個智障的兒童需得到家庭的認同,但故事裡查理的母親太在乎別人投來注目的眼光,將自責且自卑的情緒發洩在查理身上。在有強迫症母親的教導下,查理變成只為迎合別人、膽小懦弱的孩子,這些往事都成了成長路程的絆腳石。

  根據心理學分析,家庭的成長背景關係著人格的變化,然而很多事情長大後或許會不記得,但潛意識裡卻向電腦一般清楚的紀錄每一件事,只是有些檔案太老舊被堆積在最下層,並非不存在,只是時間太久。

  小說是以日記的手法呈現。起初查理所寫的日記有很多錯字,用詞也粗淺。當他智商變高時,所用詞彙也越熟練。作者用這樣的方式,讓讀者意感受這是一本自傳,情感更容易投入。尤其當我看到故事結尾查理說:「我相信自己是目前唯一對世界科學有貢獻的笨人,雖然我已經忘了什麼是貢獻...」眼淚禁不住落下。只是最終他以高速成長的智商,也以倍速凋零,查理心境上的情緒轉折充滿悲傷、憤怒轉為寬容,作者撰寫的非常好,也傳達到查理智商的變化。

  最終,查理得知自己將會失去高智商,卻仍不放棄閱讀與寫作。他那樣的勇氣令我佩服,用他所能在努力著,因為他知道"智慧"是人類才能擁有的禮物。我是一個很晚才開竅的學生,在26歲大一那年開始愛上閱讀,也才發現閱讀的樂趣。這幾年來,我為追上別人的腳步,增加閱讀量也規定自己必須練習寫作。我知道自己沒有過人的智慧,只有比別人努力才能獲得。這些年下來,閱讀以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再部落格寫作也是我心靈的一個出口。看了這本書深深的感受到,一個人的智慧高低雖然是社會評判你能力的價值,卻無法決定你有一顆憐憫以及能愛人的心。智慧再高無法有愛,那只會更加孤寂而已,而如果有愛人的能力,那麼就能產生更多的智慧。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作者:丹尼爾˙凱斯

譯者:周月玲

出版社:小知堂

出版日期:1995/5/1

延伸閱讀: 《24個比利》 《家庭會傷人》

延伸電影: 《鬥陣俱樂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