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去阿嬤家吃年夜飯的時候,總少不了雞捲。
以前過年無論如何忙碌,阿嬤煮每一道菜從不曾買現成的材料烹調,總是親自備料一步步慢慢烹調。我特別喜歡待在廚房當阿嬤助手,尤其看著她俐落的身影在小小的廚房裡施展魔法,變出一道道可口的佳餚,就忍不住嘴饞偷吃!
年夜飯總有幾道很費工的菜,雞捲也是其中之一。阿嬤總將肉混入魚漿、紅蘿蔔、荸薺和成泥狀之後,再將很薄的豬油網攤開包入內餡,放入油鍋炸成金黃色,切成一小塊一小塊就可以上桌了。這麼多年以來,我一直以為我吃的雞捲是包雞肉的,果真阿嬤說人要多讀書是對的,我看了書之後才知道,所謂的「雞捲」翻成台語「雞」與「加」(多)是同音,這道菜是源自於先民勤儉的智慧,因為台灣早期物資缺乏,過年過節總是要對祖先表示誠意,魚肉端上桌後,廚房留下的剩菜,在母親的巧手之下,變化成另一道料理,也就是「雞捲」。
說到雞捲這道菜,在台灣各處都皆能看到,卻偏偏在菁桐這個地方特別有名。
菁桐老街上有一家已傳承三代的《楊家雞捲》,傳出來的香氣在近一世紀流轉著,炸出台灣味的儉樸小吃,也看盡菁桐百年來的興衰。菁桐原是一片蠻荒,自發現良好煤礦後,自此就用黑金開始寫歷史。紛紛有許多外地人開始移入菁桐工作及生活,帶動地區飲食、生活用品的商業買賣。楊家雞捲本名是生利商店,在礦業發達時期在這裡開起麵店,後來又轉為雜貨店,兼賣著雞捲,誰知賣著賣著這道雞捲竟賣出名號,也成了拜訪菁桐必吃的美食之一。
楊家雞捲就坐落在菁桐車站斜對面,小小的店面經佈置後頗有火車的懷舊氣氛,這天正值平常日,沒什麼客人又飄著細雨,坐在裡頭吃著台灣傳統小吃,靜靜享受著菁桐寧靜的美好!
楊家雞捲賣的不只有雞捲,包括卜肉、肉羹清湯、鹹粥等台灣早期小吃。和阿嬤家的雞捲不同,楊家雞捲是先切後炸,顏色較深、外表酥脆。而內餡也有所不同,一咬下去不是散發著雞捲混雜著肉與菜的香氣,而是黏稠中飄來一股淡雅的芋頭香氣。起初有些不適應,但吃著吃著卻也ㄙㄨㄚˋ嘴起來,小小一塊沾醬或不沾醬都能表現出雞捲的不同滋味。配著香菇豬肝粥,新鮮的豬肝不帶有腥味,份量頗多,搭著吃能去除一些雞捲的油膩感。
近年來,因為阿嬤得了老人癡呆症後就不再做菜了,家裡很多人很後悔當年沒跟阿嬤多學一些菜,包括雞捲、蘿蔔糕、紅龜糕、芋頭圓這些常吃的傳統小吃,這些記憶中的味道,隨著世代轉變流失了、不見了,吃不到的阿嬤的味道,我想只能留在腦海中,保存紀念吧!
【DATA】
店 名|楊家雞捲(生利商店)
地 址|新北市平溪區菁桐街127號
電 話|02-2495-1056
營業時間|
平均消費|雞捲每份$50
特 色|濃濃芋香,香酥可口
真後悔當時沒去吃
真的嗎, ^^
你不介意帶著一位對文學 ,文化一竅不通的"文化俗"到處走
Sorry 回覆的這麼慢喔
有與這樣一位活字典到處走 邊學習 真的是有福氣 ^^
謝謝 Eureka 不嫌棄 ^^
我大概過幾個月有機會可能會去台北一陣子
到時如果你們有所謂的 "網友聚"...or 會去參加活動 or 出遊 再跟你們一起去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