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宮01.jpg

  穿梭在鹿港小鎮,無處不見廟宇的蹤跡,「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更顯現鹿港三百年多年來的歷史與文化。

  早在荷蘭時期鹿港就是主要輸出港口,成了中台灣主要對外的門戶,到了清乾隆、道光年間,港口貿易興盛、商業發達,使得鹿港人文薈萃繁華一時,是當時全臺第二大都市。而有人的地方就有聚落,有聚落便開始建立廟宇,對這些渡海而來的先民,祭祀海之女神「媽祖」以保佑航海安全。

興安宮12.jpg

  談起鹿港的媽祖廟,無人不知鹿港天后宮,若說起鹿港的第一間媽祖廟,就非「興安宮」莫屬。

  興安宮就座落在大排長龍的阿振肉包轉角巷弄中。鹿港是個令人驚奇的小鎮,在轉角巷弄中,總能發現古老房舍、廟宇的蹤跡,而在冷清的小巷裡,遇見鹿港最早的媽祖廟可說是種幸運。

興安宮02.jpg

  興安宮根據記載是創建於西元1684年(康熙23年),自最早移民到鹿港的福建興化人,攜帶著媽祖香火來台,在鹿港草仔市一帶興建廟宇。取其名為「興安」有「興化平安」、「興化安寧」之意。

興安宮04.jpg

  雖然為鹿港最早的媽祖廟,但發展卻不及泉州人所建的「舊祖宮」及官府建的「新祖宮」,也因泉州人大批的移民到鹿港,興化人所建的興安宮就逐漸沒落了。

  但從古蹟的狀態而言,因為興安宮香火不夠鼎盛,鮮少翻修、重建,而保留下最原始的風貌。不過這座廟宇曾在1848年(清道光28年)因地震之故受到損毀,直到1852年興化人再度重修,才奠定今日格局。不過這座廟宇先後曾在1886年(清光緒12年)、1895年(光緒21年)局部重修,直到民國74年指定為三級古蹟後再次修建,才重現她完整的面貌。

  避開人潮,走在清幽的廟宇,才得以細細品味。興安宮是一座單開間二進一院的建築格局,為前埕、三川殿、拜亭及正殿,採街屋式的建築,木柱以附壁柱的工法。

興安宮11.jpg 

興安宮10.jpg

  三川殿的正門彩繪是在民國85年重修時,和美陳穎派彩繪,是採用傳統工法構圖及用色來呈現,所呈現的人物模樣讓人感覺栩栩如生。正殿的媽祖旁的千里眼、順風耳的神像造型優美,採用黑、紅與金色的搭配,雖然貴氣,但簡潔中仍可看到雲及龍的圖騰在其中,線條柔美、優雅,相當莊重。其下方的案臺,造型古典,可看出年代相當久遠,而上頭還刻有民間傳說在其中,雖有不少刮痕,但仍不失典雅的古樸風味,相當優美。

興安宮05.jpg

興安宮06.jpg

  這裡的籤詩不似一般廟宇放在櫃子裡,而是吊掛在牆上,需要就取走一張,這點與我去澳門所見的古廟雷同,只是澳門的廟宇抽籤要付澳幣五元,而台灣就人性多了,隨意添點油香即可。

興安宮09.jpg

  在廟外可見「宮埕界」的石碑,根據一張清光緒12年的古圖,記載著興安宮的環境,當時廟埕有三階舖面,廟埕長十一丈五尺,闊五丈五尺,右下方另署「光緒十二年七月府蔡,斷勘自磚路外起橫一丈歸興安宮管,並立碑為界」,所以就立上「宮埕界」的石碑。

興安宮03.jpg

  廟殿簡樸,淡淡的古樸風味,看盡鹿港的百年風華。在失去商港的重要地位後,仍完整的保留下歷史記憶,悠然的走在小巷弄中,因存留的古蹟而更豐富了旅行的知性美學,很值得細細品味瀏覽。

興安宮08.jpg

興安宮07.jpg

DATA

名  稱|鹿港興安宮

地  址|鹿港中山路89號後段、興化巷44

電  話|04-778-0265

交  通|
自行開車:
◎由中山高速公路(國道1號)下彰化交流道往鹿港方向彰鹿路(縣142

【參考書籍】

《不見天街》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