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芳01.jpg

  瑞芳曾是台灣早期最具有經濟價值的產區,他的金、銅、煤,曾在東亞礦業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直到台灣經濟轉型,礦業才逐漸沒落。

  對於瑞芳的過去,多數人知道的不多,觀光客這裡當成轉運站,不是轉搭平溪線去十分放天燈,就是搭公車到九份兜兜轉轉。早在鐵路發展之前,瑞芳也是台北行經宜蘭的中繼站,隨著金瓜石、九份發現金礦後,吸引蜂擁而來的人群到此掏金,當時瑞芳市區不過是個沒落的小鎮,凡往金瓜石、九份採礦者,就必須經過柑坪里上山,當時這裡正好有一家名為「瑞芳」的小店,提供上山者中途採買休息。久而久之,就不約而同以口頭相約在「瑞芳」聚集,瑞芳地名就因此沿襲而來。

瑞芳02.jpg

瑞芳03.jpg

  到了日治時期,日本人極為重視交通建設,為強化本島南北關係,縮短交通時間,首重鐵路建設。當時日人所規劃的「宜蘭線」是從八堵到宜蘭蘇澳路段,在1919年時只完成八堵到瑞芳段,當時又稱為「瑞芳線」,這名稱直到1924年全線完工才正名。

瑞芳05.jpg

  已近百歲的瑞芳車站,以往是連接著台北與宜蘭重要的樞紐,如今這百年身軀,承載著流動的時間,轉眼間已改變太多,前站與後站的景色也大不相同,他卻只能靜靜的守著,寸步不移。

瑞芳04.jpg

  重新踏上瑞芳車站,已不是那汲汲營營的旅客,我沒有別的目的地,只為了細細品嚐瑞芳車站的百年風光。甫一下車便聽到洪亮的聲音叫賣著「弁當、弁當」,讓我不禁想起兒時在火車上吃便當的回憶,一片排骨、一顆魯蛋、一些小菜,看似平凡的菜色卻是坐火車時才能享受的美食。沒想到瑞芳車站仍保有叫賣便當的傳統,不但能讓臺灣人回味,也讓更多的日本、香港觀光客體驗台灣特有的鐵路美食。

瑞芳06.jpg

  九份、金瓜石等地是日本人及香港人來台旅遊必去之地,因此縣政府推動了金九陸海空觀光城旗艦計畫,以亞太黃金度假勝地為目標,改造金九地區的觀光建設。而瑞芳則以車站周邊公共設施及老街再造工程為主,在民國96年底正式完工。蛻變後的瑞芳車站地下道變身成礦坑鐵道,仿造鏽鐵的指標牌上標示著中日英三種語言,並照礦坑的標示,以一號坑表示一號月台、二號坑則是二號月台。長長的地下道,昏黃的燈光,彷彿走進時光隧道,看著兩旁瑞芳的今昔對比照片,不需言語,即能讓人感受到時間的強大威力!

瑞芳10.jpg

 瑞芳12.jpg

  步出地下道,售票處旁設有詢問台,服務義工全是在地的阿公阿嬤,他們採輪班制,提供遊客們協助,且各個皆諳日文,幫助不少日本遊客。這日我正巧遇上的是義工團的班長王孝敦,他已高齡八十多歲,但身子依舊硬朗,唱起日文歌曲仍然宏亮清晰。許多接受幫忙的遊客,回國後還寄了感謝函來,字字句句皆是訴不盡的感謝,以及對台灣的好印象。他們這群加起來好幾百歲的義工,真的替台灣觀光加了不少分數。

瑞芳11.jpg

瑞芳07.jpg

  下次若來到瑞芳時,別再匆促的轉搭其他交通,你也可以停下腳步,走訪瑞芳老街看看日治時代的建築,嚐嚐已有六十多年歷史的芋圓,吃吃瑞芳特有的龍鳳腿,或者你也可以和這群熱情的義工阿公阿嬤們聊聊天,一定會讓你發現,瑞芳和你想的很不一樣!

瑞芳09.jpg

瑞芳08.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