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連打鐵街01.jpg

 

  提起「雙連」,不少人就會想起雙連捷運站附近的各式小吃,如炒米粉、魷魚羹、油麵、四神湯,以及相當聞名的滷肉飯,都是因早期火車站商圈而發展出來的經典美食。透過美食,能夠看到一個社區變化的歷程,如今美食雖然存留了下來,但還有很多事物卻悄悄的在流逝、消失中。

 

     雙連打鐵街03.jpg

 

    「雙連」原名「雙連陂」,其意是因此地原有兩條長型的大水池,相連成人字型,由於閩南語稱水池為「陂」,因此這一帶的地名就稱作「雙連陂」(相連的池塘),而農民就用陂水灌溉稻田。早期雙連陂仍是一片水田、旱田及墓地,在日治時期興建北淡線鐵路時穿越此區,因為地勢低漥不利鐵路通過,配合都市開發計畫,就將陂水填平。在1901年鐵路完工時仍尚未設置雙連站,一直到馬偕醫院設立後,即因應廈門、福州、上海船隻運來貨運轉運之需要,在19158月才設立雙連火車站,貨物就以火車運送到雙連站,再轉運到大稻埕迪化街。

 

  回憶起雙連車站,耳邊似乎還能聽見平交道噹、噹、噹、噹的聲音,當年火車站已沒入地裡,換來咻咻捷運呼嘯而過的聲音。新世代降臨,速度取決一切,舊時代似乎隨著火車而消失了。

 

雙連打鐵街06.jpg

 

  走在興城街上,一家家的五金行隨著時代逐漸沒落,這裡曾在日據時期與萬全街、赤峰街稱為下奎府町,早期打鐵五金興盛。但真正的打鐵街是現今承德路地區,後來承德路拓寬,許多商家搬遷到興城街,所以後來很多人就把此地稱為「打鐵街」。只是如今通紅的火爐不再燃燒,因雙連轉運站匯集許多來自於國外的機械用品,隨即轉變成五金用品、汽車零件取代主要產業。

 

雙連打鐵街02.jpg

 

  早期打鐵街上的居民多屬勞工階級,多撿拾廢鐵,在路旁販賣鐵管、零件、馬達等生意。當年許多外國進口的機器若損壞,總得等上好幾個星期等待零件寄來,但是到打鐵街上總能找到適合的零件,不但省時也相當便利,於此可看出台灣工業奇蹟,打鐵街就是這奇蹟的主要人物。

 

雙連打鐵街04.jpg

 

  隨著科技時代來臨,這些需要人工且耗時的機械又將被取代,看著穿著T恤的中年男子操作著車床工作,據他所言也有三十餘年,這辛苦的工作已無人願意繼承,在每年遞減的業務量可得知,這行業也許就此消失也說不定了。

 

雙連打鐵街07.jpg

 

  說起打鐵街,讓我想起前行政院長謝長廷,號稱打鐵仔街囝仔的他,從小就住在打鐵街上,他重返打鐵街時在部落格上寫著:「兒時老是不敢走過暗暗的大水溝如今已蓋上高樓大廈,那時住在我家樓上賣火炭的老人家已經不在了,犯黃記憶重疊著眼前的人來人往,倚門的老人家像是陳訴著老社區的美麗與哀愁……。」從他的回憶中可得知打鐵曾經有的輪廓已慢慢模糊,誰再也記不得那些過去,慢慢的讓他凋零沒落。

 

雙連打鐵街05.jpg

 

  這個老社區難道不能賦予新生命嗎?走過打鐵街後,在網路上查詢資訊時才在李文英部落格上赫然發現,這些老舊的房舍原是台銀的宿舍,由於過於擁塞老舊,本應拆除改建,與台銀交涉後,並不願意以平價售出。這算是歷史上的舊傷,台銀從日本人強奪來的財產賺取金錢,若要仔細探究,也非三言兩語就能訴盡,任何事件扯上政治,就像沒有完結篇的故事。

 

雙連打鐵街08.jpg

 

   打鐵街上已不見打鐵身影,曾以為不變的事物,卻每天在身邊變化著,藉由探訪著這些街道的故事,慢慢找回台北曾經存在的身影,和身在台北的理由。

 

※特別感謝 葉倫會老師指導※

 

DATA

 

名  稱|雙連打鐵街

 

地  址|台北市興城街

 

電  話|

 

交  通|雙連捷運站往民生西路的方向,過承德路口,在四神湯店旁的小巷

 

【參考網站】

 

《長仔部落格-返來打鐵街》

 

《李文英部落格-打鐵街老舊社區更新,讓居民安身立命刻不容緩》

 

【參考書籍】

 

《飲水思源-走過大稻程2 葉倫會 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