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慶修院01.jpg

  雖已九月,在花蓮卻嗅不到一絲秋天的氣味,這是東岸獨有的暖和氣候,南方國度的氣味。花蓮,古名洄瀾,這兩個字形容的是花蓮溪水與太平洋兩相激盪,所形成的迴縈巨浪。洄瀾的壯闊景象與我所認識的花蓮人一樣,充滿著勇士精神,勇於冒險,在後山這塊處女地深根茁壯。

     吉安鄉,一個相當日本化的名字。仰望著湛藍青空,遠山疊翠,這裡曾是阿美族居住的部落,原名『七腳川』,在阿美族語其意為「柴薪很多的地方」(土地肥沃之意)。一八九五年簽訂馬關條約,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在日本人統治初期,經常發生衝突流血事件,其中「七腳川事件」是最令人難忘的一頁。

慶修院12.jpg 

慶修院04.jpg

  日本有計畫性的殖民統治,以掠奪台灣的資源經營台灣,隨後則進行皇民化運動,以花蓮地區為主,隨即展開計劃性開荒拓野行動。由於花蓮地區多為原住民生活之地,日本人害怕原住民出草,就採以「以番治番」策略,徵調阿美族勇士看守,突擊太魯閣族讓彼此有了嫌隙。後來兩族看出日本人的詭計,開始攻擊日本官吏,最後日本總督府派軍隊大舉登陸,殺害七腳川、巴都蘭、木瓜等社,並燒毀房屋、奪取物資,可惜這群勇士敵不過槍砲武力,被迫遷村至鯉魚潭及台東等地。吉安鄉就此成為花蓮第一個官營移民村,隨後拓展至壽豐、玉里一帶。

慶修院15.jpg 

  日本在甲午戰爭勝利後獲得大量的賠款,其野心大隨即參予八國聯軍及發動中俄戰爭,所以大部分的賠款都用在軍備擴充,建設與農業方面卻不肯投資,人民生活窮困,這也是構成日本人願意移民台灣的主因。因政府開出條件,只要願意移民就發給一棟房子、一片田地,所以當時來了不少四國吉野川沿海來的日本人,也將吉安鄉命名為「吉野」。

慶修院02.jpg

  這群移民者也算是政治下的犧牲者。他們初期來到台灣時受到部分人的歧視,待生活數十年,對土地及台灣人有感情之後,在1945年日本投降時,又必須放棄在台灣所經營的一切產業,回到日本重新開始。結果回到日本又被國人歧視,稱他們為「台灣子」。

慶修院03.jpg

  在政治的操弄下,往往犧牲的都是人民,如果撇開國族情仇,民間也流傳許多台日之間溫暖小故事。這群移民者思鄉情濃,為穩定移民者心靈,川端滿二於是在西元1922年建立了「吉野佈教所」(慶修院),主要信奉為不動明王及空海大師,明王為秘宗信奉的本尊,其智慧可催破一切煩惱業障,形象威猛又稱「金剛」。

慶修院11.jpg 

  「吉野佈教所」是當時日人的主要信仰中心,一旁又增建木造宿舍,一方面作為日語講課教室,一方面供信眾養病、醫療所、喪葬法事之用。迴廊上我們可以看到供奉著八十八尊佛像,這些佛像是川端滿二遵照創始人空海和尚的遺規,行遍四國八十八所寺院請回,每一尊都有其特色。不過因時代久遠,有些早已破壞,目前所見有些新的佛像則是近年重新請回。另一旁刻有一座「光明真言百萬遍」的石碑,是當時日人在此膜拜神明祈求去除病厄。另一水池據說與四國地形相仿,象徵寺院由來,移民開拓的歷史紀錄。

慶修院09.jpg

慶修院06.jpg

  「慶修院」傳統的日式建築,屋頂以寶山造,造型優美莊嚴,雖然誦經的聲音是來自於CD,心仍舊感到一份寧靜。坐在迴廊清風吹拂,看著這棟日寺廟與能在閒置二十餘年後,恢復到當年的風華。嘆著歷史記錄下太多點滴,但往往人們總是輕易遺忘,要不是有這麼一棟建築,誰還記得移民村上那些人、那些事。

慶修院13.jpg

  或許身為台灣人不需要記得那些移民村上發生的事情,但從這棟建築我依稀嗅的到那濃濃的日本風味。在統治的五十年間,台日之間那份難以割捨的情感,是彼此一起生活過的回憶糾結著,及錯置的鄉愁,讓台灣總依附著日本文化種種。歷史走過了,必定留下一些傷痛,是好、是壞,在每個人心中,應該都有不同的答案吧!

慶修院14.jpg

慶修院17.jpg

慶修院16.jpg

慶修院10.jpg

慶修院08.jpg

慶修院07.jpg

【DATA】

名  稱|吉安慶修院

地  址|花蓮縣吉安鄉中興路345-1號

電  話|(03)852-9905

交  通|

自行開車:

◎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 →過雪山隧道→蘇澳交流道下往台9號方向→到達吉安中山路→吉安國小對面中興路口左轉即見到慶修院。

大眾交通:

◎飛機-花蓮機場→新生北路至路底→右轉往慶豐(鯉魚潭)方向→右轉走台九丙線(吉安路)約200公尺→吉安國小對面中興路左轉,約200公尺可到。

◎鐵路-花蓮火車站→右轉國聯一路→右轉中山路過地下道直走→左轉新生南路至底→右轉往慶豐(鯉魚潭)方向→左轉走台九丙線(吉安路)約200公尺,吉安國小對面中興路口左轉,約200公尺可到。

營業時間|

【參考網站】

《七腳川事件-吉安發展重要史頁》

《慶修院》

【延伸網站】

《聖喬治語錄-來自於遠方的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