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orz1


  《冏男孩》就像一步時光機器,載著你回到那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時光。

 

  那個有外星人的地下室、會動的銅像、喜歡的女孩、討厭的老師、瑣碎的日子一天天,恨不得時光飛速,急欲長大的靈魂,等待著有朝一日的自由想望。只是長大的我們都知道,用童年換來的自由,去要揹上更多的枷鎖,回想劇中旁白問著二號「去了異次元就回不來了喔,你還要去嗎?」

  整部片由兩個四年級的小孩作為故事軸心發展,看似一場孩子們的童年記事,其實這是一部給大人看的電影。喜歡捉弄同學的他們經常在校園裡闖禍,因為經常說謊,所以被體育老師封作是騙子一號、騙子二號。只是他們依舊禍端不斷,老師只好懲罰他們兩人到圖書館黏書以做處罰。進了圖書館的他們,一本本的故事書中加入他們的幻想,他們想快快長大,聽說有個異次元的地方,那裡的人都騎大象,很快可以變大人,就不用再寫功課。在他們的幻想世界與現實不停交錯,雖然騙子一號的父親是個精神病患,騙子二號的父母早已消失,將他留給阿嬤,但這兩人的天真無視現實的苦惡,一直懷抱著夢想等待著他們的異次元空間。

 

  或許人生只有那個時期可以無條件的去相信一件事情,就像騙子一號、騙子二號相信龍捲風可以將人帶到異次元空間裡,於是收集了十台電風扇,相信這樣就能造出龍捲風帶他們去另一個世界。他們邀一號暗戀的林艾莉一起參與這次的遊戲,電風扇吹起漫天紛飛的羽毛,如夢似幻的在童年織熱的某一個午後,若有其事的告別身邊的所有親人,幻想著那個異次元裡會有多麼快樂,只是跳電了,阿嬤的漫罵聲又將他們拉回現實。最終女孩離開了那個學校,留下他們問她的答案,「妳為什麼都要一直笑?好像貞子哦!妳媽媽死了為什麼妳還是笑?」女孩在卡片中寫著:「只要記得微笑,就不會害怕了。媽媽告訴我的。」

 

  整部電影特殊的部份是加入王爾德的「快樂王子」與「魔笛」。導演運用了這兩個相當知名的童話故事轉換成這兩個主角的一種幻想,原著「快樂王子」說的是從前有一個快樂王子,他有一雙藍寶石眼睛和熨金的身體,手上還握著一把鑲了紅寶石的寶劍。他看到窮人的苦況,於是把身上珍貴的東西都奉獻出來,最後他瞎了,身體也變得難看了。官員看到他變得那麼難看,於是把他拆了下來。雖然如此快樂王子覺得快樂,因為他懂得和別人分享,他失去了身體,卻得到幫助別人所帶來的溫暖。導演利用這一個故事說出這兩位主角雖是這社會最底層的人,面對家庭與學校的殘缺生活,他們依然可以綻放出陽光般的笑容。我們可看到社會最底層的問題,如隔代教養、教育資源不均、中產階層的瓦解,探討著這社會一直存在,卻視而不見的議題。

 

  尤其我很喜歡導演將場景設定在一個老舊的商店街道裡,孩子們穿梭在此,出了這裡就是繁華的台北城,現代的建築設施,飛快的捷運,都與他們生活的世界明顯的隔開。之前商業週刊曾出個「一個台灣兩個世界」,在這裡我們更可以體會到「一個台北兩個世界」的這種強力對比。真的生活在台北的人都知道,大馬路裡旁的小巷才是真正的台北生活,老舊的房子,狹宰的巷子,有著那麼一點點的古老破舊,也唯有真的穿梭在此的人才能體會那份味道。

 

  導演運用的另一部就是「魔笛」。這裡的魔笛其實就是「斑衣吹笛人」,原著是德國的古老民間故事,後來格林童話也有收錄,叫做「罕姆林的補鼠人」。德國的罕姆林鼠輩為患,因此當地人們徵求高手除害。一天一個穿條紋花衣的吹笛人出現,他用他優美的笛聲,吸引了很多隻老鼠,跟著他的笛聲,到附近的河裏淹死了。這一幕是以外省腔說書人的方式呈現,導演並採用黑白處理,有點似幻似真,點出台灣生活的真實面。故事結束,一號問:「你知道吹笛人吹的是什麼曲子嗎?」於是「少女的祈禱」響起,一群拿垃圾的人追逐著垃圾車。垃圾譬喻老鼠,追逐著放著少女的祈禱的垃圾車。

 

  在這部片「少女的祈禱」有三款的呈現方式,提琴、口琴、鋼琴不同的樂器各自呈現。雖然台灣民眾聽古典樂的不多,但這曲「少女的祈禱」應該大家都耳熟能詳吧!每天在聽到「少女的祈禱」後,清完垃圾才像是過完了一天。在此呈現人們經常被制約,我們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已習慣不去詢問為什麼,我們不在乎「少女的祈禱」是誰的作品,反正音樂聲一但揚起,拿著垃圾就快快追上垃圾車。我們失去了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在大人不斷教導我們「囝仔人,有耳無嘴」,於是乎我們早早揮別童年,失去想像。

 

  少女的祈禱尚未終結,熱愛卡達天王的騙子二號,抽中了轉蛋的大獎,卻因為老闆不願將限量版的大獎送出去,最後決議用三千塊作為交換。沒想到一號快速答應,因為有了三千塊他們就可以去水上樂園進入異次元空間,但二號在事後後悔了,兩人的感情也因此破裂。此時少女的祈禱再次響起,一號等待玩具店老闆去倒垃圾,於是他拿起大石頭往櫥窗砸去。

orz2

 

  生命是如此現實,兩人的夢碎了,一號進了少年感化院,二號那失落的心靈能找到異次元空間的出口嗎?於是二號來到水上樂園,急步奔跑的衝進滑水道,因為只要到第一百次,異次元的出口就會出現。這一幕是我認為呈現最好的部份,搭上風格奇幻的插畫,拼貼式的蒙太奇手法亦幻亦真,但二號去成了異次元空間?最後,有個孩子對他說:「我爸爸說只要滑一百次,就可以去異次元空間。」二號圈起手指,望向遠方,我想那就是正在等待他的一號吧!

 

  《冏男孩》正在點出每個人心中都有個急欲長大的孩子,以及想回歸童年的大人。我們老早忘了童年吧,那個織熱的午後,討厭的男生,暗戀的女孩,不能錯過的卡通,很多的功課,那些曾以為是生命全部的小小煩惱,現在回想起來竟覺得相當可笑。取名為「騙子」的一號二號,他們知道真正的騙子全是大人,只有大人才會為自己的謊言找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其實這社會的規則,都在大人的規範下顯得更為複雜。

 

  《冏男孩》是部看完後可以慢慢回味的電影,相較《海角七號》顯得樸實許多,少了爆笑的台詞,知名的演員,強烈的愛情做搭配,《冏男孩》相形之下看似遜色許多,但他的故事內容,卻能在心不斷的發酵。《海角七號》商業氣息重,《冏男孩》藝術優雅許多,但台灣觀眾似乎比較喜歡白熱化的劇情,這種需要深思的故事似乎較不討喜。

 

  我很喜歡《冏男孩》兩位童星的表演,相當的真實,調皮搗蛋的模樣呈現的非常好,搭配上很棒的插畫,感受很奇幻。但在整部片的呈現,畫面感覺很濛,像是搭上柔焦鏡一樣,或許能呈現出奇幻的意圖,但在觀眾的視覺裡卻不太舒服。或許能在色調上稍作調整,飽和度高一點,會讓電影更顯現童年的趣味。還有每一段和每一段之間的聯接很不順,讓觀眾有一種很跳Tone的感覺,與上一段故事不搭嘎,在加上有些人對「快樂王子」與「魔笛」的故事所隱喻的內容不清楚,讓整部片稍嫌有距離。

 

  我覺得《冏男孩》的故事架構很棒,但電影還是該有電影呈現的手法,於剪接、配樂、運鏡上應該更講求一些,讓技術也能追上概念。但如果這部戲是以一個舞台劇的方式來呈現,可說是可圈可點。

 

  這兩年來的國片大多跳脫以往導演的呈現模式,做出一些比較好懂的電影,但畢竟台灣的觀眾被美國商業養壞胃口,習慣強烈的視覺效果與白熱化的劇情,所以台灣導演真該好好思考如何在商業與藝術當中作取決。

 

  國片一片大好,我也滿心期待,希望這不只是一片熱潮,台灣的觀眾也要好好的加油,除了支持國片之外,許多舞台劇也值得支持。希望繼《海角七號》與《冏男孩》,還有更棒的戲值得我們去看!

 

【官方網站】

 

《冏男孩》

 

【延伸網站】

 

電影的插畫《銀河鐵道的廢棄支站》

 

很多影評《藍藍的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