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鐘與蝴蝶


  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書大約在六年前,那時對生命這議題沒有深刻感受,內心只覺這主角有過人的毅力,努力面對他最後的人生。

 

  六年後,這本小說改編成電影。看完電影後,重新閱讀此書,才深深感受到主角面臨的最後人生,是充滿了多大的衝擊,及重重的困境。而他譬喻自己面對困境,心可像潛水鐘往下沉,或如蝴蝶向上飛翔?這一切,關乎心態。

  「樂觀」這對於一般平常人或許只是轉個觀念罷了,對於臥病在床的他,卻比更多人需要一份毅力與勇氣來面對一切。最後,他用生命寫完這本書,就是要告訴所有人,他都能這樣重新面對人生,那我們呢?何需爲一個小小的挫折感到萬般無奈呢。


 
  他原本是法國ELLE的總編輯,一場車禍讓他失去的事業、正常生活與健康。44歲的他突然腦幹中風,全身癱瘓,不能言語,只剩下左眼還有作用。一個原本是個正常的人,如今他一無所有,剩下的只有無聲的世界。 


  看完電影之後,心卻像沉沉重的潛水鐘,不斷往下沉。而後不斷地思考:「爲什麼人總都在一無所有的時候,才會正視到自己所擁有的。爲什麼總是與慘烈的人生比較之後,才感受到自己是幸福的。」

 

  人都是不滿足的吧!

 

  有個朋友,她擁有一般人認定的幸福,愛情、事業、親情,但每次見面還是有抱怨不完的話,總認為自己的生活充滿各種不安,事事仍舊不順利。或許她的生活不是百分百的完美,但有人敢拍胸脯保證說自己的是百分百的完美幸福嗎?而真正感受到幸福的人,誰又能保證永遠如此嗎?或許也在揣揣不安,擔憂哪天幸福消失該怎麼辦。

 

  我在部落格裡認識了披頭王,雖沒見過他本人,從來不感覺到他是一個病人,而且是患有小腦萎縮症。部落格裡的他常讓我感受到精神奕奕、充滿活力,說真的,很難把他與病厭厭的形象聯想在一起。

 

  或者我這麼說並不正確,他或許也擁有低潮、身體不適、心情沮喪,但從一個網友的身分,我確實感受到他熱愛生命的態度。這種態度,反而是我在很多正常人(身體健康的人)身上感受不到的。他們抱怨生命,對生活提不起任何熱誠,對任何事只會抱持悲觀看法,對人性感到不安及不信任,看見他們這樣的生活,心總想:到底什麼才能讓他們快樂呢?

 

  生命就像潛水鐘或是蝴蝶,或許身猶如潛水鐘那般沉重,但心卻能像蝴蝶那般自在飛翔。我並不覺得這很容易,或許總是必須要在狠狠的失去某些東西之後,才有深刻的體會吧。必須由這些悔悟換來的領悟,付出的代價太大了,但人總是很頑冥不靈,總要在得到教訓之後,才懂得珍惜。

 

  「樂觀」也是要學習的。表哥曾對我說:我們何需擔憂沒有發生的事情,既然還沒發生就開始擔憂,不如等到發生再來擔憂。每當心情低落時,我總拿這句話提醒自己。而且誰能保證生命的長度呢?宇宙本是一個變數,一切都在不確定當中,何不真正的想做就去做呢?

 

  就像《潛水鐘與蝴蝶》裡的主角,在他出事前一直很想出一本書,但是忙碌讓他把這個夢不斷延遲,直到出事後他無法說、無法寫,用一隻眼睛,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的確認後完成這一本書,書出刊後沒多久後,他過世了。但我相信,他應該了無遺憾吧!

 

【官方網站】
《潛水鐘與蝴蝶》

 

【延伸閱讀】

《潛水鐘與蝴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