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看見的未來
  大約五、六年前,我捨棄設計改走行銷一途。
 


  也因為非本科系之故,起初總是戰戰兢兢,內心充滿著不安全感。當時,硬著頭皮邊做邊學,晚上則是抱著一堆行銷書回家猛啃,這些書籍奠定了我的行銷基礎,卻始終無法趕走我內心的不安。直到有次無意間翻到嚴長壽寫的《御風而上》,頓時解開心中疑問,更決心往行銷這條路走下去。

 

  這些年過去,回想起當年的惶恐實在可笑,若現今要我給當年一句忠告,一定會對自己說:「何需擔憂,去做就對了!」

  沒錯!看著嚴長壽先生從一名小弟到亞都總裁,內心感到萬分佩服,除了成就之外,更欣賞他對台灣文化的深入了解,以及新時代的管理態度。嚴長壽是我很欣賞的企業家之一,今年三月底,他的新書《我所看見的未來》又在市場掀起一波熱潮,想當然我也不能錯過。

 

  有「飯店教父」之稱的嚴長壽所著的這本《我所看見的未來》要帶領著台灣人站在世界的角度看台灣觀光、文化發展。在台灣近幾年不斷推動的本土文化以及一鄉一特色,慢慢的人民開始有了對在地文化的了解,進而結合觀光推動,順勢推動在地產業。雖然大家漸漸有了這個觀念,但對於應該怎麼做還是懵懵懂懂,不深入思考自己的定位及目標,總是盲目複製別人成功的案例,最終落得失敗。

 

  在經濟不景氣的時代,人民都渴望著「陸客」能帶給台灣新的經濟奇蹟。觀光口號喊的太久,誰又知道如何發展台灣文化特色?若只是削價競爭的觀光品質,又如何走的長遠?

 

  一年前,從消費品行銷企劃轉為文創業,那是我第一次這麼深入的開始了解台灣文化,進而發現自己對這塊土地與文化是如此無知,卻又可笑的自滿著。讀了設計八年,看的全都是日本或歐美的設計師作品,在讚嘆及模仿之際,卻從沒想將設計融合台灣文化本質,一昧崇拜外國作品,使得作品只有軀殼毫無內涵。

 

  但用另一個方向思考,可怕的是,台灣的教育體系對於台灣文化教導根本不深入,所學全是翻譯課本,我們讀西洋美術史、中國美術史,卻沒有一門課是台灣藝術史。我們被假洋化的教育體制抹煞,忽略自身文化的設計師,能設計出好東西嗎?

 

  近幾年台灣不斷推動本土設計,許多復古元素不斷出現在國際舞台上,例如客家花布、台灣紅的運用,重新奠定台灣文化藝術,慢慢的,大家再從阿嬷時代不斷挖掘出能代表台灣性的元素。

 

  政府提出319鄉一鄉一特色,提倡鄉土文化並帶動觀光,確實是個相當好的概念。但特色在哪呢?對於台灣歷史並不熟悉的人民,要如何找出在地文化,以及鄉鎮定位呢?這確實是需要時間,看者許多小鎮行銷的成功後,各個鄉鎮開始仿效,民宿興建、商店開發,這看似是個成功的起步,卻也帶來許多問題。

 

  過度觀光開發的城市,儼然失去原始風味,商店一家家連接著開,對於土地環境的破壞反而越來越嚴重,這些問題都將會成為未來觀光的阻礙。

 

  從這本書真的能感受到嚴長壽是個相當用心了解台灣的人,他與一般商人不同的是,不只是賺錢而已,而是包含了對環境與文化的關懷,不短視近利。

 

  他提出許多台灣未來觀光可發展的大方向,可說是可圈可點,但我還是稍稍不滿足。我認為這本書講的仍屬於概念,方向確實可行,但仍嫌粗淺,不夠深入。或許當初書籍定位為一般普羅大眾,所以在內容部分還滿大眾化的,提出的論點若是稍稍對於台灣觀光文化有研究者,其實並不覺得有創新的論點,這一部分讓我有小小的失望。

 

  不過我想以嚴長壽看過這麼都國家的觀光發展,他真正內涵應該不止於書本裡這一些,應該能夠提出更多更實際且可行的方案。其實說到這裡,反倒要向地方政府推薦此書,看看真的對台灣文化深入了解的人會有什麼做法,而不是老用舊時代的做法執行地方建設,不管是古蹟維護、公共建設或公共藝術,不是隨意想做就做,請多方思考環境與文化特色。每每看到那種令人嘔吐的公共藝術隨意擺放在某廣場,在搭配上栽種整齊的花草,以及LED燈做成的各式假樹,真令人不免想閉上眼睛。

 

  這本書推薦想了解台灣觀光未來發展的人,台灣這塊土地其實真的很棒,多一分了解,就會多一分認同。

 

  我所看見的未來是什麼?


  其實就是「文化」「創造力」


 
《我所看見的未來》 

作者:嚴長壽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08/03/31

 【延伸閱讀】

《賴聲川的創意學》

【延伸網站】

《我所看見的未來官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