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在今年初播了一則公益廣告名為《紙本的浪漫》,導演李鼎就是《到不了的地方,就用食物吧!-台客與導演》書的作者-導演李鼎。除了作家與導演的身份之外,具有行銷與攝影多重角色,可說是多才多藝。2004年所出版《到不了的地方,就用食物吧!》頗受市場青睞,且也獲得中時開卷美好生活推薦書。演員則是《練習曲》當中的男主角-東明相,有著高大且黝黑的外表,在《練習曲》的演出令大眾頗為深刻,由他來詮釋藝文少年是在恰當不過了。另外女主角選擇了郝譽翔台灣新生代女作家,她最新的著作是《幽冥物語》,代表作則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另外電影劇本則有《松鼠自殺事件》,可說是一個多方面發展的作家。曾經上過她的課,親眼見到她那嬌小甜美的模樣,還真難相信她已是一位女教授!

  《紙本的浪漫》要說的是〈人與書〉的情感記憶,當一本書漸漸失去溫度之後,它所存在的只有故事內容本身嗎?還是更多的記憶。曾和朋友聊起對於二手書的感覺,就像風之影裡說的:「你看到的每一本書,都是有靈魂的。這個靈魂,不但是作者的靈魂,也是曾經讀過這本書,與它一起生活、一起夢想的人留下來的靈魂。」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人與書;書與人,如一首迴旋曲,飄盪在人生的歲月之中。但是台灣的閱讀能力一直屬於很落後的,根據「遠見雜誌」統計臺灣450萬人完全不看書,每年每天只花23分鐘看書,但是,花在看電視的時間近17小時,上網時間達7.41小時,閱讀時間只有看電視與上網時間的九分之一。很多人自出校園之後就很少接觸書本,當然大家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我記得王永慶、徐重仁以及我所崇拜的李昌鈺,即是再忙碌每天依舊保持閱讀的習慣。沒錯閱讀是種習慣,現在我要是外出沒帶書出門,總覺得有些不自在,總認為搭車的時間白白浪費掉了。

  尤其我看了統計更嚇了一大跳,少有閱讀習慣者平均一年只買4本書,有習慣買書者,一年也才買了8本書。這聽起來有點可怕,因為我一年要買上一萬多塊的書,假設一本300元每年我就買了33本書ㄟ,為了我的荷包最近已經改在圖書館借書啦!不過還是建議大家多支持一下出版社,不然未來真的都沒有好書可看。

  台灣閱讀的習慣仍舊遠低於鄰近國家,如香港、日本,所以中時為了提倡閱讀,拍了《紙本的浪漫》這部公益廣告,目前只有上集,故事從一個男孩在一個二手書店發現了這本《追憶似水年華》,這曾經是他送給某人的書,如今卻流浪到二手書店,他想知道是誰把這本書賣了,他問了店員,店員卻不知該怎麼回答他,因為書裡寫著「缺一本,就不完全了!」故事就此展開。故事的重點在「把年輕人的紙本之愛找回來吧!」這是中時20歲的開卷籌措拍片最原始的動機,每個人都曾被某一本書感動,那份感動是否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了呢?因為閱讀,所以要重新拾回當初的那一份感動,缺任何一種都不完全。

  為什麼要選擇《追憶似水年華》這一套書呢?確實也是我的疑惑。我想許多人跟我一樣很想找個時間看完這一套普魯斯特的回憶吧,也許多人都在第一冊就陣亡了吧!沒辦法,對於一個有戀母情結的男孩,實在不是我的菜。劇組說會選擇《追憶似水年華》這一套書其實是有一個故事的。

  關於這段真人真事,是台中市文化局圖書館所主辦的「我的圖書館記憶」徵文中,得到成人組第一名的文章。敘述一位老先生,每回到圖書館總要借《追憶逝水年華》第一冊,但也總是借不到,原因如同前面所提,要讀完這一套七冊是不容易的措舉,但挑戰者眾,所以第一冊總是「不在家」,老先生只好棄而不捨的繼續排隊等候。

  終於有一天,苦候的第一冊給老先生借到了!他反覆又滿足地看了一個月,至此老先生開始規律的借下一冊,該文作者提到「我常看到他閉目微笑,似在想念普魯斯特敘述的種種。」一冊又一冊,老先生的進度終於到了第六集。

  某一天,不見老先生,反而是由他的兒子來還書,並且向圖書館要求出借《追憶逝水年華》最後一冊。原來,老先生不幸病逝了,他的兒子發現了父親生前寫在工作紀錄裡的心願,於是決定代替父親來完成這最後一冊的閱讀。

   《追憶逝水年華》是普魯斯特以生命來完成的巨著,卻也是台灣某個安靜的角落、某位退休老先生在生命終了未能完成的遺憾…。

  看完這個故事內心被諾大的力氣震撼住了,眼匡也濕濕的,一本書有著一個故事之後,那本書不再只是一本書,而是有靈魂的。每個人心底都有一個未知的故事正在發生,或許像《風之影》一樣與自己的人生糾纏著。

  我喜歡閱讀,由其在閱讀的過程中,彷彿用了另一個靈魂悠遊在另外一個故事當中,我可以悠遊在各個世界,讓他著帶著我看見不同的視野。

  《紙本的浪漫》目前只有上集,故事結果如何,歡迎你也來推理看看!

  中時開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