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有水千江月

  去年看了太多的翻譯文學,突然間對於那些厚厚的新書失去興致,開始想讀一些有時間性的文學。


  喜愛文學的人應該都讀過這本《千江有水千江月》,向來鮮少閱讀台灣文學的我,在一翻開之後,就深深被故事吸引。而時間也回溯到五○年代的嘉義布袋。


  該怎麼形容閱讀後的感受呢?不知怎麼地,最近對於這些好書只能得其「好」字,卻難詳述好在哪裡。現在我還念念不忘著大信與貞觀的戀情可否有可能重新開始,就像貞觀惦念大信一般,心就就此揪著。

  「千山同一月,萬戶盡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書名取其「千江有水千江月」指的是虎尾一帶各各漁家掛出來的燈火,漁塘月色,一水一月,千水即是千月的美景。內容包含許多台灣早期傳統的淳樸民風,以一個大家族為主體,說的是貞觀與大信之間的感情,以及傳統婦女在那時代所呈現的婦德,筆者不但寫出老中青三代的差異,也在傳承中國人傳統的內蘊、包容和矜持,更是猶如整個大中國的縮影,典藏了精緻的美。


  而另一重點多著墨於大信與貞觀的男女之情,兩人以書信方式傳遞情感,雖然含蓄卻又充滿默契,在彼此文辭中卻能見到那個時代的美感。儘管時代背景和現今相較之下,是十分不同;愛情,千百年來卻都是一樣的。男女之間,難以言喻的情愫,在文字中卻能感受到如春天花朵綻放,又驚又喜的雀躍。仔細想想,那正是們父母的年代,彷彿正看著他們年輕的歲月,也是台灣一路走來的人情寫照。


  我特別喜歡他們兩彼此書信的內容,因為個人就是特別喜歡手寫的信或是卡片,透過親手寫的物品,好像就特別感到有某種生命力在上面。只是現在人方便了,反倒用起
e-mail或是簡訊來傳達心意,這怎麼樣都難與手寫相較,無論字的美醜,提起筆寫的東西總能感受到那份真誠。

我喜歡大信寫給貞觀的其中一封:


「貞觀:

給你說個杜鵑花成的故事;這是一個朋友的戀愛:

剛進入大學的那一年,他少年輕狂,她靈秀脫俗……嚴冬過去,當第二個春天掃盡落葉的時候,他們便脫掉少年羞澀的外表,瘋狂的愛了起來……

校園裡,滿是兩人的足跡,林蔭大道,園藝所、老校長的墓,還有六好館旁的一個亭子;這亭子對他們來說,更具有特別意義,因為一切的盟誓、言契,都是在那裡說就的!

無論到哪裡,他們都會帶一本漂亮的書,這樣比較安心,也可枕著頭,笑看椰林過客…..可是她寧可靠著他的肩膀。……原先他們互定終生,約好要一起出去的,她一定是忘了……也好,兩人互不見白頭,倒也是很好的結局!」


  說的是大信與前女友過去的感情,也在說他已能坦然面對過去,而未來將真心的與貞觀一起走。這般男子的真情流露,令人感動。


  這本書就像是阿嬷在說故事,說一段很久以前大家庭的故事,並且表現出我們的民族性:敬天地、寬容厚實、以誠待人
等,其中多次提及民間傳說,更讓人感到中華民族有著很多國外童話無可望及的優美故事。台灣的家族倫理在書中也表露無遺,長幼有序、尊敬長輩;以前三合院的房間安排都是有秩序的,對於長輩的答對也是循理而應的,可以想見是一切禮的根本。在早期,台灣是一個富有人情味的地方,互助、親切、熱情、有禮,彷彿就是台灣人民與生俱來似的,然而,曾幾何時,如今所見卻已越來越對周圍之事漠不關心,現代的人每天生活忙碌,卻忘了人與人之間擁有的那份最基本、最樸實的情。


  有太多的橋段都直得細細詳述,舉其七夕時的習俗,貞觀問:為什麼湯圓要按這個凹?大人說是要給織女裝眼淚用的。雖是習俗傳說,卻有著相當浪漫的色彩,尤其在這忙碌的城市底下,撿拾這些古老故事反而更具有文化特色。就像小時後,躺在阿嬷身旁,聽著她那個「古早
古早以前」開頭的故事,還記得老是被虎姑婆嚇得不敢半夜上廁所,也擔心著晚上指了月亮,明早耳朵就不見之類的事情。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懷念那個毫不懷疑的年紀。

 


《千江有水千江月》

 
作者:蕭麗紅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1981/04/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