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g

  如果,你家裡有一位患有重症的親人,你會怎麼面對?

  一直以來,有太多書討論身患重症患者的心路歷程。不論是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或是因他的毅力而感動,這樣的閱讀,對於擁有健康的人而言,總覺得是種警惕,感受總是有個隔閡,不那麼真實。

  在《姊姊的守護者》中母親莎拉為了救罹患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的女兒凱特,採用了現今進步的醫學科技,挑選了完美基因配對生下了安娜。安娜的出生的使命就是為了拯救他的姊姊凱特,這十三年來,安娜不斷地供應凱特血液、白血球、骨髓、幹細胞,現在輪到了她的腎臟。因這樣所存在的生命,讓她懷疑存在的意義,她不願只是另一個人的附屬品或是救贖者,她要做回她自己,於是不願再被當成藥糧的安娜決定反擊她的父母,控告父母奪走她的身體使用權。而故事就在她對父母提出控訴之後開始。

  一開始我對此書並沒有抱持多大的期待,對於暢銷書總存在著適度的懷疑。當我翻開第一頁之後,便無法離手。緊湊的情結,細膩的手法,讓我不禁跌入故事中,為了想知道故事的發展,一口氣就把它讀完。但讀完後,那種氛圍一直撼動著我,親人之間所存在的「愛」永遠是最平凡的,卻往往最令人印象深刻。越到故事後端,眼淚就越不聽使喚的氾濫,直到看到故事結局,便開始憎恨作者那雙劊子手,為什麼要扼殺這個單純的生命啊!她只不過想獲得他該獲得的東西罷了,為何要這麼狠心呢?換個角度,其實真實的世界才比我們想像的邪惡。

  如果家中真有一位病人,那真的會把家庭搞得心神不寧,身心疲憊。

  多年前奶奶不小心摔了一跤,跌傷了腦袋後,健康每況愈下,記憶力也越來越差。剛開始檢查出是腦袋出血,但並沒有帶大影響,只是記憶力稍嫌較差罷了,對於七十幾歲的老人家來說,記憶力減退並不是太嚴重的事,我們也沒有太過注意。逐漸的記憶力減退的狀況越來越明顯,甚至連我們的名字她都混淆不清,這種情況從原本的半個小時增加到半天,到後來已經整個時間錯亂,連每天生活在一起的親人,對她而言每天都是不同人,不然就是她總是把我們誤人為是她年輕時的親戚朋友。

  醫生說她得了老人癡呆症。這種病到現在都沒藥醫,我們能做的就是陪伴她,定期帶她去看醫生,然後吃一些保養的藥物而已。對病情一點幫助也沒有。

  未出嫁的姑姑變成了她的看護,每天煮飯給她吃,看著她的安危。這些工作聽起來並無困難,其實與這樣的病人生活在一起是一種折磨。

  奶奶因記憶力不好很多事情都必須反覆的一說再說,就像個孩子,很多時候必須要重新教導她。但他不像孩子那般聽話,因記憶力差,常跟我們生氣也跟她自己生氣。她不相信那些年輕時的朋友早已過逝,不相信我是她的孫女,不相信她現在住的地方是她的家。我們實在無法理解她腦袋裡想的是什麼?那些幻想是如何浮上她的腦海當中,對她而言我們是誰,對她自己而言她自己又是誰?

  姑姑為了照顧她以身心疲憊,為了防止她每天都得離家出走好幾次,時時刻刻都得繃上神經注意她的一舉一動。全年無休的照顧一位病人,為了她付出了時間、關懷與愛,這是多少人無法做到的啊!俗語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由此可知,照顧一個病人是多麼不簡單的事情。

  因自己有親身的感觸,更能體會到身為病人的親人並沒有比病人輕鬆,反倒精神上也是疲憊的。

  書中的安娜,為了拯救自己的姊姊不斷的捐獻出血液、白血球、骨髓、幹細胞,直到母親央求她捐出一顆腎臟時,她退卻了。這顆腎臟捐出來真的能幫助姊姊嗎?這對身體會有傷害嗎?這次捐了腎臟下次又要捐什麼呢?她被這些問題困惑了,她開始思考她存在的目的難道只為了讓她姊姊生存下去時,她開始有了新的想法,也有了行動。

  對父母提出告訴,這是身為中國人的兒女而言,這簡直是不孝之事,但一個年紀僅十三歲的美國女孩,卻用這樣的方式跟父母宣告自身的權益,這樣的行為讓我思索許久,如果是我,我又會怎麼做呢?是傻傻的聽命於父母,還是看著手足這樣死去。我想這兩種作法後果我都無法承受,但卻要讓一個小女孩來面對這些壓力。

  這故事討論到科技醫學這一件事,醫學越是發達,到底是拯救了人類,還是害了人類呢?記起朋友曾說起一部漫畫,故事中有個無名島,島上盡是全世界最有錢有勢的人所生的兒女的複製人。真實世界的他們如果罹患重症,就能以複製人的器官或細胞來拯救他們,藉此以保這些有權有錢的人有後代可繼承他們的權與錢。聽到這故事不禁令我毛骨悚然,因科技的發達雖然拯救了生命,卻也打亂生態原有的法則,這樣一來,世界豈不大亂嗎?

  有很多的小說、電影都討論過複製人這一類的話題,但《姊姊的守護者》卻將複製人、癌症、親情與矛盾全寫在故事上,讓人閱讀起來多了幾分感動。

  但因故事太過劇情化,反到令人覺得有幾分的不真實,故事的鋪陳有些許的老套,但整體來說都很不錯,算是大眾口味,值得週末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