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閱讀誌 (6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頭朝下
  《頭朝下》敘述的是一個雙性人,對於性別認同,以及自身的歷程。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時在今年初播了一則公益廣告名為《紙本的浪漫》,導演李鼎就是《到不了的地方,就用食物吧!-台客與導演》書的作者-導演李鼎。除了作家與導演的身份之外,具有行銷與攝影多重角色,可說是多才多藝。2004年所出版《到不了的地方,就用食物吧!》頗受市場青睞,且也獲得中時開卷美好生活推薦書。演員則是《練習曲》當中的男主角-東明相,有著高大且黝黑的外表,在《練習曲》的演出令大眾頗為深刻,由他來詮釋藝文少年是在恰當不過了。另外女主角選擇了郝譽翔台灣新生代女作家,她最新的著作是《幽冥物語》,代表作則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另外電影劇本則有《松鼠自殺事件》,可說是一個多方面發展的作家。曾經上過她的課,親眼見到她那嬌小甜美的模樣,還真難相信她已是一位女教授!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風之影

這本書是我去年五月去蘭嶼時第一次閱讀,之後十月的時候因為要在讀書會導讀又讀了一遍,也是因為重讀了一遍之後,才領略到作者想傳達的涵義,也讓我在這慢步調的西班牙文學中,尋找到書的靈魂。

讀書會上很多人覺得這又是一本掛著暢銷書名而大賣的書,我卻喜歡的不得了,除了故事本身懸疑緊湊之外,喜歡上的卻是作者本身的文筆功夫,以及續事的能力。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粉紅色噪音

  從這角度看去,人潮把淡水變成另外一個世界,瀰漫著小販的叫喊聲、戀人的甜言蜜語還有陣陣飄來的香腸味。而我們坐在有河BOOK二樓看著夕陽下的繁華,看著華燈初上,看著朋友們口中念著夏宇的詩。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千江有水千江月

  去年看了太多的翻譯文學,突然間對於那些厚厚的新書失去興致,開始想讀一些有時間性的文學。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巴爾札克與小裁縫

  這是一個在大時代下的小故事。一對情如兄弟的朋友,在動盪的政治中,被迫離開家鄉與父母的懷抱,隻身來到四川偏僻地帶「鳳凰山」。

 

  文革時代底下,完整的人生逐漸變形。失去了文字,這兩個主角只能隨著社會體系,尋找出一套生存模式。故事一開始,村長見著他們所帶的小提琴,硬生生說是一只玩具罷了,直到他們拉出莫札特的音律之後,喊著「莫扎特永遠想念毛主席」眾人才歡欣鼓舞。那個時代的口號,是一種粉飾過的輝煌,但實際上中國人民的內心,卻像踏著蹣跚的步履前進,歪歪斜斜的走過漫長的一生。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這一整年,我毫無計畫性的閱讀,零零總總也看了不少的書。沒想到我算了一算竟然有七十四本,雖然只比我原先預設的最低目標多一點點,不過至少也達成了!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創意學

  『創意』兩字近年來炒的沸沸揚揚,連年邁的阿嬷都知道這年頭要靠創意才有飯吃。但真的是這樣嗎?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練習曲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南京1
  當歷史事件真正脫離歷史課本之後,是什麼模樣?當「南京大屠殺」這幾個字不再是考卷裡的填充題,對個人存在著什麼樣的意義?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蒙馬特遺書
  生命是不是一定要承受某種苦痛,才會往心底更深的地方挖掘,進而創作出值得探索生命的文學呢?而為什麼所有經典的偉大文學,總是潛藏某種程度的悲傷?若生命本質不夠沉重,是不是就不會寫出好的文學呢?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因為《24個比利》我打開心理學之門,因為《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我理解智慧之道。

  大概六年前接觸到丹尼爾˙凱斯所撰寫的多重人格小說《24個比利》,他以記者的身分紀錄下這一個真實故事,分裂而成的24個人格有各自的國籍、年齡、性格,不斷在比利的身上出現、消失。當時,被這樣的一個真實故事震撼住了,進而閱讀許多心理學的書籍,也更了解所謂的「精神分裂症」是什麼樣的疾病。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單向街

「任性地把貓一隻一隻往家裡抓,書一落一落往家裡搬,CD一張一張買,電影一部一部收藏,家?像藝文貨源充足的學生宿舍。書像壁癌一般蔓延了整個牆腳也無所謂。」

  因為這樣的一段話,就把這本書納進我的書櫃裡頭。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不存在的女兒

  這是一個由「秘密」包裝的故事。這秘密足以讓一個家庭像捲入愛與被愛迷惘的漩渦暗潮中。一切都從"愛"開始,然而愛的目的是不希望傷害所愛的人,最後卻成了互相傷害的利器,故事的主角大衛如果讓他重來一次,還會選擇隱瞞一切嗎?

  回想當年,大衛親自接生了這對雙胞胎,男孩活潑可愛,女孩卻患了唐氏症。大衛回想起當初母親也因為妹妹的死墮入極度悲傷,於是,毅然決然的他為了心愛的妻子,親手毀掉這個親生女兒。護士卡洛琳並沒依照大衛的指示將女兒帶到安養機構,深愛著大衛的她太不忍心犧牲這個生命,或許是心中存有私心,她將菲比帶走,獨自撫養患有唐氏症的孩子。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

生是什麼?
死又是什麼?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巴別塔之犬

  以巴別塔為名,明確的點出故事以溝通為核心。

  一位語言學家,一心想解開妻子自殺的謎題,決定教導現場的唯一目擊者:‘狗'說話,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是否可能解開他妻子死亡的謎題呢?一本看似懸疑,其實是在討論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不易,更何況是與人沒有相同語言的狗又該如何溝通。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阿根廷婆婆  吉本巴娜娜的小說就像午後和煦的陽光,輕柔的灑在身上。
  記得讀她的第一本小說就是《廚房》,女主角總喜歡待在廚房裡,甚至在廚房裡睡覺,廚房能給予她內心一份何處都得不到的安全感。然而我也從吉本的小說中獲得一份解脫,當這世界太吵雜,心太繁亂,沉溺在她的書裡,訪如巨大的悲傷也能輕易的面對。

  吉本的書裡總是逃離不了死亡的議題,但我卻喜歡她處理死亡的方式,以及那種淡然。《阿根廷婆婆》這本書裡的主角要面對的是母親的死亡,面對死亡有很多形式,眼淚、憤怒、絕望、悲傷是常見的表達方式,但書裡主角光子的父親看似毫不悲痛,甚至短期間內就搬到阿根廷婆婆家裡,後來她明白,其實父親內心所承受的悲傷,以巨大到無法面對,唯有漫漫長日才能將傷痛撫平。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1984

  理想國存不存在?1984是一本反烏托幫的文學小說,也是最具影響力的未來小說。

  作者喬治˙歐威爾是在1948年預設1984年的世界。當時全球分成大洋國、歐亞國、東亞國三國鼎立的局面,所有小國消失在更大的勢力之下,統合成一個更具力量、獨裁的世界。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政府採用極權體制,監控人民、壟斷知識、竄改歷史,成為一個獨有當下而無過去與未來的不安世界。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東京鐵塔

  每一座城市,總有一座代表性的塔。巴黎鐵塔、東京鐵塔以及台灣的101,高聳入雲的尖塔孤單的指向天上,這是否代表人類不甘於上帝摧毀的巴別塔所建造的呢?

  「那像是陀螺的芯,準準地插在正中央。插在東京的正中央、日本的正中央,插在我們夢想的正中央。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image.jpg

  如果,你家裡有一位患有重症的親人,你會怎麼面對?

  一直以來,有太多書討論身患重症患者的心路歷程。不論是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或是因他的毅力而感動,這樣的閱讀,對於擁有健康的人而言,總覺得是種警惕,感受總是有個隔閡,不那麼真實。

Eur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